“看·见殷商”火爆开展,一文回顾百年前殷墟是如何被发现的?
5月19日,备受瞩目的“看·见殷商”展览,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(首都博物馆东馆)正式对观众开放。全国28家文博单位的338件(套)文物亮相,涉及甲骨、青铜器、陶器、玉器等,其中“一级加”重点文物超50件(套)。
5月19日,备受瞩目的“看·见殷商”展览,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(首都博物馆东馆)正式对观众开放。全国28家文博单位的338件(套)文物亮相,涉及甲骨、青铜器、陶器、玉器等,其中“一级加”重点文物超50件(套)。
今日(5月19日),备受瞩目的“看·见殷商”展览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(首都博物馆东馆)正式对观众开放。青小媒(北青社区传媒副中心版:BQSQfuzhongxin)一早前往探访,现场排队超过50米,有市民6点多就出发只为一睹文物真容。
今天上午,“看·见殷商”大展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开展。大展异常火爆,早上9点多,很多观众就来到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,队伍长度超过了50米,有的观众6点多就出了门,期待着与这些珍贵文物见面。
北京时间5月19日凌晨,西甲第37轮10场大战同时开打。关系到保级的关键战役中,西班牙人客场0-2负于奥萨苏纳,37轮39分的西班牙人,仅比莱加内斯高2分!最后1轮西甲,西班牙人将迎来保级生死战:赢球能保级,若是不胜很可能降级。
在安阳众多的古迹中,殷墟是最重要的古迹。殷墟,全称殷墟宫殿宗庙遗址。而紧邻殷墟的殷墟博物馆,是对殷墟出土文物的展示和对殷商一些知识的讲解,是一个重要的旅游参观地。
河南安阳的殷墟博物馆,用激光投影技术放大了16片甲骨,上面记录着3000多年前商朝王子的生活场景,通过这些甲骨文上的“王子日记”,不难发现,即便贵为王子,他们也不能无故旷课,也需要写“请假条”。“子其疫,弜往学”,这就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请假条。
文化有所归,城市有所依。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安阳目前备案博物馆、纪念馆18家,门类丰富、主题多元,涵盖商文明、文字、三国文化、安阳历史文化等专题。现有馆藏青铜器、玉器、陶器等藏品20余万件。
文以载道,文字中的精神之旅。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,文字宛如一叶扁舟,承载着“道”的重量,在岁月的波涛中悠悠前行。“文以载道”,这古老而深邃的命题,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,照亮了人类思想的天空。
1903年,刘鹗将其私藏甲骨编为《铁云藏龟》出版,甲骨正式走出书斋,成为世人可见、学界可用的材料,甲骨学于焉而始,迄今已历两甲子。而据日本近代学者内藤湖南自述,早在1902年他就在刘鹗处见到了甲骨,并察觉到这批材料的重要程度。可以说,海外的甲骨学几乎是与中国同
4月20日,在2025中国(安阳)国际汉字大会开幕式上,由国家“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”专家委员会、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指导,河南省文物局、安阳市政府、安阳师范学院、腾讯SSV联合主办的“AI助力甲骨文研究考释与活化利用邀请赛”(以下简称“大赛”)正式启
本文来自【三门峡日报-中国三门峡网】,仅代表作者观点。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。